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厦门站开赛:世界顶尖选手上演“巅峰对决” 此时此刻,“2025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厦门站”比赛,正在“白鹭体育场”激烈地进行着。这场国际赛事可谓是“高手云集、星光熠熠”。目前,选手们已经取得了哪些成绩?比赛又有哪些亮点? 2025年苏迪曼杯即将在厦挥拍:各队陆续开展适应性训练 不光是“世界田联钻石联赛”,明天上午,世界羽联最高级别的团体赛事之一、“2025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”,也将在厦门挥拍。昨天,各参赛队伍已陆续来到赛场——凤凰体育馆,熟悉场地,开展适应性训练 。 包括中国队在内的多支参赛队伍来到厦门凤凰体育馆,开展赛前热身,在比赛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。中国选手石宇奇、陈雨菲,韩国选手安洗莹等世界名将纷纷亮相。 中国羽毛球队男单选手 石宇奇:适应场地的一些风向、塑胶(地板)、球速,因为每一次比赛都不一样,所以更多去适应这方面,再慢慢调整状态。希望能够小组出线,在后面的比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,守好自己这一分。 韩国羽毛球队女单选手 安洗莹:我感觉赛场条件非常好,我的竞技状态也不错。苏迪曼杯是团体赛,这让我更有使命感。 作为东道主兼卫冕冠军,中国队此番坐镇主场,以新老结合的方式,派出20人阵容出战苏杯,有三分之一的选手首次进入苏杯大名单。 中国羽毛球队 女单选手 陈雨菲:做大家最坚强的后盾,已经打了五届苏杯了,王祉怡和韩悦其实还没有体验到这种感觉,我也希望她们能在这次比赛中收获一些东西。 据了解,2025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将于4月27日至5月4日举行。在小组赛中,中国队将对阵阿尔及利亚、中国香港和泰国队,由此开启“卫冕之路”。目前,中国队已经保持苏杯“三连冠”,本届比赛将向第三次“四连冠”发起冲击。 迈向国际体育名城 《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全球揭幕战》、《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》,这两场世界顶级大赛相继登“鹭”,让厦门再次站在世界聚光灯下,厦门也将向世界展示迈进“国际体育名城”的有力步伐。 钻石联赛再度来袭 世界纪录从厦门开始 走入与钻石联赛“十年之约”的第三个年头,厦门再次得到世界田联的青睐,连续第二年成为了年度揭幕战的举办地。去年,在1179场世界田联认证赛事中,钻石联赛厦门站竞技表现位居全球第十一位、亚洲首位。厦门站,用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世界的认可,将成为全球首个正式举办300米栏的大赛。 新的世界纪录即将从厦门开始。 田径媒体人 田兵:去年4月20日,瑞典名将杜普兰蒂斯是在厦门,他的室外首秀创造了世界纪录,可以说白鹭体育场是我们整个田径的一块福地,这一次我们会在白鹭体育场见证300米栏的第一个世界纪录,提升我们(厦门)整个赛事的竞技专业度,提升美誉度。 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厦门站赛事总监 鲁内·斯特纳森:白鹭体育场是一个梦幻般的体育场,钻石联赛也在这里办得越来越好,厦门总是在不断提升办赛水平和能力,我们和政府部门合作很愉快。这是钻石联赛揭幕战,厦门站再次吸引了很多优秀运动员,我们期待在这里带给观众一场轰动的顶级田径盛宴。 连续办赛 厦门有能力有底气 紧接在钻石联赛后,明天起,厦门又将在凤凰体育馆迎来苏迪曼杯 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 。连续举办顶级大赛,厦门有十足底气。一方面,厦门全市有300多家高端酒店及国际机场的便捷交通网络,另一方面,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具备举办国际A类单项赛事条件,在2023年启用后,先后迎来CBA全明星赛、钻石联赛、女足奥运会预选赛等赛事。在多场赛事的考验下,厦门不断学习国际赛事组织的成熟办赛标准,积累办赛经验,形成“一赛事一专班”的标准化运营范式。 厦门体育集团赛事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林琨毅:我们跟公安也好,包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、卫健委、团市委,这些我们都是一体联动的不管是外围交通指示,包括安保的隔离设施,都是两个赛事,是一种共用的方式来进行的。苏迪曼杯8天的比赛,对于我们厦门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考验,也希望通过苏迪曼杯向世界介绍我们厦门的影响力。 城市与赛事双向奔赴 “赛事+”掀起消费热潮 厦门与赛事的“双向奔赴”,从来不只是在赛场上。借助大赛热度,厦门策划“赛事+旅游”活动,将城市观光“打包”进赛事中。观众可凭借观赛门票免费参观部分景点景区,多家星级酒店也推出观赛巴士接驳、赛事能量包等增值服务,一批赛事进商圈活动进一步汇聚人气商气,激发消费潜力。 安踏湖里万达广场门店 孙杰:这已经是我们第二年参加钻石消费节了,我们店也是做了一个上半年的最大的折扣力度,推出了一些新款,销售环比增加了120%。 厦门湖里万达广场总经理 洪凌:钻石联赛期间,我们有多位明星进商圈的活动,用明星效应,去带动全民运动热潮以及全民消费的热点,不单单只是在运动品类的品牌,像我们的餐饮体验,服装服饰以及儿童业态全部都参加。 锚定国际体育名城 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锚定打造国际体育名城的目标,厦门通过“内培外引”, 在锻造本土体育IP的同时,大力引进高端赛事,让体育成为厦门走向世界的“新名片”。去年, 厦门先后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约40场,仅厦门马拉松、钻石联赛和 NYBO全国青少年篮球总决赛,便创造了 综合经济效益超26亿元。今年,厦门上榜国家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。专家建议,厦门应进一步完善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体制机制,推动国际体育名城之路向前迈进。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王艺明: 我想未来厦门应该利用这一波政策红利,利用这波体育赛事带来的热度,出台相应体育赛事方面的支持政策。比如说体育+金融,还可以打造一些新的品牌,把流量转化成留量,让参加这个赛事或者来观赛的游客,能够在厦门停留更长的时间,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。 新闻观察:打造国际体育名城 释放“长尾效应” 这两天,两场世界顶级体育赛事在厦门举行,对于厦门打造国际体育名城,你有什么观察和思考? 近年来,赛事经济蓬勃发展,体育比赛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,提高了城市美誉度,也助力消费形态升级和经济发展。2022年,《厦门市“十四五”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》出炉,提出了争创“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”的目标及多项配套举措,正式将打造国际体育名城确立为厦门体育事业的总定位。《2023年厦门市培育发展新型消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工作方案》在“创新发展消费新业态”部分提出加强商旅文体融合发展,积极引进国际高端品牌赛事和国家级体育类展会,持续扩大厦门马拉松赛、铁人三项赛等品牌赛事的国际影响力等措施。在打造国际体育名城上,厦门市政府推动、专业运营(厦门市体育产业集团)、多部门协同、群众参与,赛事成为“流量入口”,带来了经济效益,也激发群众体育新热潮。据福建省体育局官方统计,世界田联钻石联赛揭幕战吸引了3万观众、超1亿元直接相关消费。吴晓波老师提到,厦马有一个“1:16”的数据,也就是投入1块钱办马拉松,能拉动16块钱的经济产出。 当前,多地都在推广赛事经济、人气经济,如何把人流的“流量”变为常来、驻足的“留量”?释放“长尾效应”是重点。2004年10月,美国《连线》杂志主编克里斯·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,他认为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,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,而在于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,其根本就是强调“个性化”“客户力量”和“小利润大市场”。在个性化方面,在赛事+美食、旅游、娱乐、购物的共性模式上,挖掘和突出厦门特色,如山海交融的自然风光、闽南文化、特色美食、主题研讨等凸显城市魅力;不仅关注参赛者、高端客户的需求,还要关注观众、一般客户的需求和价值,做好客户的精准化划分,用心提供不同客户群体的食、行、购、娱服务,有高端酒店,也有物美价廉的民宿,让每位参与者都在厦门感受到被关爱、被尊重,因为一场赛事爱上这座城,由打卡者变为常住者。 (责任编辑:) |